注意!283批次进口葡萄酒未准入境,包装仍是“重灾区”!
文丨酒业家·葡萄酒市场内参
近日,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《2017年12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妆品信息》,共有843批次不合格产品登上“黑榜”,其中,有36批次进口葡萄酒因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规定已被销毁或者退货。至此,2017年全年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发布完毕。
据酒业家·葡萄酒市场内参统计,2017全年共283批次、302.5吨进口葡萄酒作销毁或退货处理。无论是从批次还是吨数,未准入境的进口葡萄酒与2017年进口葡萄酒整体数据相比都很少。海关信息网数据显示,2017年1-12月,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7.46亿升。
酒业家·葡萄酒市场内参发现,不合格产品来自阿根廷、奥地利、澳大利亚、法国、格鲁吉亚、吉尔吉斯斯坦、罗马尼亚、美国、南非、葡萄牙、日本、台湾地区、瑞典、西班牙、匈牙利、亚美尼亚、意大利、智利等18个国家或地区。
来自法国的不合格产品最多,有75批次,共70.1吨。其次是澳大利亚,有43批次,共35.3吨。此外,西班牙有38批次、意大利有29批次、格鲁吉亚有25批次,瑞典有22批次,智利有18批次。
就统计情况来看,不合格原因有铜、铁超标,包装不合格,标签不合格,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、柠檬酸及其钠盐钾盐、糖精钠、亚硫酸氢钾,超过保质期,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、山梨酸,感官检验不合格,干浸出物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,含有杂质,挥发酸超标,货证不符,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。
包装不合格是进口葡萄酒的“重灾区”,2017年共有128批次进口葡萄酒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或退货,占比高达45.2%。其次,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有56批次,标签不合格有29批次,证货不符21批次,超过保质期10批次,主要为保质期较短的起泡酒,因质量问题而退货销毁的进口葡萄酒共26个批次。
据酒业家·葡萄酒市场内参此前报道,2016年共有125批次的进口葡萄酒因不合格遭到销毁或退货处理,其中35批次因标签不合格、38批次因包装不合格被销毁或退货。由此看来,近2年在不合格的进口葡萄酒中,包装与标签不合格的问题仍然严重。
目前,中国对进口葡萄酒的检测指标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——葡萄酒》(GB15037-2006)为准。《标准》显示:1、葡萄酒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;2、起泡葡萄酒的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耐压要求,包装容器应清洁,封装严密,无漏酒现象;3、外包装应使用合格的包装材料,并符合相应的标准。
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进口酒市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席康介绍,包装不合格、标签不合格等问题较为常见,一般在规定期内完成整改,产品依然可以入境销售。部分进口商初次进口经验不足或未经过专业的清关指导,没有及时进行整改,也存在个别商检人员对审核标准的理解偏差,没能灵活地提供整改意见,直接退货处理的情况,“部分进口商进口高价值产品时用低价产品材料清关,这种情况,他们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处理方式。”
附2017年12月未予准入的葡萄酒信息:
质检总局在公告中表示,对以上未准入境的产品均已在口岸退运或销毁。
葡萄酒市场内参再次提醒酒商朋友们:相关手续、材料要准备齐全,标签、包装、葡萄酒的各项指标一定要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要求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